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合资车企 “逆袭” 背后的策略调整与市场博弈
日期:2025-07-14 15:45:43 / 人气:4

2024 年合资车企销量全线下滑的阴霾尚未散尽,2025 年上半年的 “逆袭” 就已上演。一汽丰田以 16% 增速领跑,一汽 - 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 3.5%、2.3%,就连连续数年下滑的上汽通用也同比增长 8.6%。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曾被唱衰的合资品牌为何能止住颓势?从燃油车 “回血” 到智能化补课,从本土化变革到渠道稳价,这场惊天逆转的背后,是合资车企在市场寒冬中找到的生存密码,也是传统车企与新能源浪潮碰撞出的新平衡。
增量密码:燃油车 “稳住基本盘”,新能源仍陷困局
合资车企的回暖,首先要归功于燃油车市场的 “绝地反击”。2025 年 1-6 月,一汽 - 大众累计销售 43.61 万辆,其中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0.7 个百分点至 7.6%,在燃油车整体萎缩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三大燃油车家族分别贡献 13.7 万、11.7 万、9.1 万辆销量,成为销量支柱;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 30%,昂科威 Plus 更是以近 200% 的增速成为上汽通用的增长引擎。乘联会数据显示,6 月主流合资品牌燃油车零售同比增长 5%,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车型均以 “月销超 2 万辆” 的成绩稳住阵脚。
与燃油车的回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领域的持续乏力。6 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5.3%,较自主品牌的 75.4% 差距悬殊;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 20 名中,仅上汽大众勉强挤入尾部,大众 ID. 系列、丰田 bZ 系列等车型虽被寄予厚望,却始终未能诞生 “爆款”。数据显示,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同比下降 1 个百分点至 3.1%,电动化转型仍未 “开花结果”。
这种 “燃油车强、新能源弱” 的格局,揭示了合资车企的现实选择:在新能源转型遇阻后,暂时回归核心优势领域。德勤中国周令坤指出:“头部德系、日系车企已认清优势所在,通过巩固燃油车市场份额实现销量反弹,但本田、日产等仍未走出下滑泥潭,上半年分别下滑 24%、15%,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
逆袭关键:智能化补课与本土化变革的双重发力
合资车企的 “逆袭” 并非偶然,而是策略调整到位后的必然结果。首当其冲的是燃油车智能化 “补课”。过去合资车因智能化水平落后于自主品牌而失势,2024 年以来,多家车企加速与国内智能驾驶公司合作:一汽 - 大众启动 “智能驾驶辅助 2.0” 计划,推动燃油车端到端大模型落地;上汽大众途昂 Pro、帕萨特 Pro 搭载 L2 + 级辅助驾驶;奥迪与华为合作,在燃油车中引入无图 L2 级智驾能力。这些举措让合资燃油车重新赢得消费者认可。
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直言:“去年合资品牌被打得晕头转向,今年终于清醒 —— 优势在燃油车,需发挥长板巩固份额。” 这种战略聚焦让合资车找回竞争力,也印证了 “智能化是燃油车续命关键” 的行业共识。
本土化变革则是更深层的驱动力。丰田推行 RCE 体制,下放管理权,由中国工程师担任多款车型首席工程师;大众、宝马宣布进军增程动力市场,针对性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周令坤评价:“深度本土化不仅是产品适配,更包括管控模式、组织流程的全方位变革,这让合资车企更能适应中国速度。”
渠道与价格策略的调整同样功不可没。面对此前渠道濒临崩盘的压力,合资车企放弃 “价格战”,转而 “降量保价” 稳定终端价格;上汽大众、广汽丰田等推出 “一口价” 模式,减少消费者观望情绪。汽车流通协会崔东树表示:“稳渠道、稳价格改善了经销商盈利预期,市场信心回升直接带动客流增长。”
未来挑战:电动化战略转向与市场份额的长期博弈
尽管销量回暖,合资车企的 “逆袭” 之路仍任重道远。当前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仅为 36%,有预测称将在 30% 左右见底,比亚迪王传福更是预测未来 3-5 年合资份额或降至 10%。在这种背景下,合资车企的电动化战略正悄然转向。
2025 年以来,多家跨国车企调整电动化节奏:本田宣布放缓电动化、强化混动;奥迪取消 2033 年停售燃油车时间表;奔驰放弃 “2030 年全面电动化” 目标,改为燃油车与电动车并行。背后是电动车业务的盈利压力 —— 福特 2024 年电动车业务亏损 51 亿美元,迫使企业重回盈利稳定的燃油车市场。
对此,行业观点分化明显。梅松林认为:“未来竞争将是‘新能源自主品牌 VS 燃油车合资品牌’的阵营之争,合资需解决智能化、成本问题,本土品牌则需突破安全与质量瓶颈。” 周令坤则看好燃油车生命周期延长:“新能源渗透率进入平台期后,合资可通过挖掘油车置换需求、场景化营销延续优势。”
但胜利鸟咨询陈庆庆警示:“燃油车市场终将萎缩,若仅聚焦燃油车,回暖可能只是短暂回调。合资车企需加快电动化转型,迟疑将错过更多机会。” 这种分歧折射出行业的不确定性 —— 合资车企既要巩固当下的燃油车优势,又需为电动化未来布局,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的矛盾。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合资车企的 “逆袭” 是战略聚焦与策略调整的成果,但这并非终点。在新能源浪潮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合资品牌若不能尽快补齐电动化短板,仅凭燃油车 “回血” 难以实现持续增长。这场 “逆袭” 更像是一次战略喘息,未来能否真正站稳脚跟,仍取决于能否在燃油车优势与电动化转型之间找到平衡,在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找准定位。正如行业所言:“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竞争阶段的开始。”
作者:极悦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国产Jeep时代落幕:从辉煌到破产...07-14
- 利率周期轮回,险企再战分红险:...07-14
- 英伟达与CoreWeave:算力租赁市...07-14
-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合资车企...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