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20天,全网“追赶”Sora2

日期:2025-10-20 10:42:54 / 人气:5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9月30日,OpenAI正式推出视频生成模型的重大升级版本——Sora2,以及基于该模型的社交应用Sora App,宛如在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再次搅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

Sora2横空出世,全球热潮涌起

卓越升级,惊艳亮相

与前一代相比,Sora2实现了质的飞跃。它在物理模拟的精确度、画面逼真度和生成可控性上显著提升,能够精准地模拟出水流、光影、重力与碰撞效果,甚至可以处理浮力与重心转移等复杂物理场景,这使得生成的人物动作更加连贯,主体更加稳定。更为惊艳的是,Sora2实现了音频与人物对话的同步生成,让AI视频不仅“像真的”,而且视频生产变得“像写字”一样简单。

下载火爆,潜力无限

Sora2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短短五天,Sora App下载量便突破百万次。应用分析机构App Figures数据显示,其首周iOS下载量达62.7万次,高于ChatGPT首周的60.6万次。尽管Sora App仍处于“仅限邀请”阶段,但它的下载量增速超过了当年的ChatGPT,有观点甚至称其为AI版的“TikTok”,被寄予成为下一个全球现象级应用的厚望。

国内热度飙升,病毒式传播助力

在国内,Sora2同样掀起了热潮。国庆期间,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担当。他开放了个人肖像权,点燃了网友们的创作热情,其数字分身从商店偷GPU被抓包、与李小龙对打等病毒式传播的短视频,加速了Sora2的出圈。

行业加速奔跑,全员奋力追赶

国内团队争分夺秒

仿佛一声发令枪响,Sora2让AI视频领域进入了“超级加速”阶段。国庆假期刚过,社交媒体就传出快手AI团队假期8天无休,全力追赶Sora2技术进度的消息。主攻AIGC创作的纪录片、广告片导演丁一透露,几乎所有国内AI视频创业团队都已进入“全员加班”状态。他预测,不出两个月,国产版Sora2类产品可能就会出现,“所有的大厂、模型厂商都卷起来了”。

国际厂商正面迎战

Sora2的发布让行业按下了加速键,大厂加速产品迭代。10月15日,百度宣布旗下视频生成模型百度蒸汽机再次升级,支持AI长视频实时交互生成;次日,谷歌发布视频模型Veo3.1与Veo3.1Fast,主打更丰富的音频、更强的叙事控制和真实感。同一天,OpenAI也宣布Sora2两项升级:Pro用户现可通过网页端使用“故事板”功能,同时全平台视频生成时长获得提升,普通用户可在App及网页生成15秒视频,Pro用户网页端更支持生成25秒内容,较此前标准版10秒、Pro版15秒的设定显著延长。

技术突破,震撼行业

综合多位从业者的说法,Sora2的震撼来自三个层面的技术突破。其一,是物理世界的拟真突破,能精准模拟各种复杂物理场景,提升人物动作表现。其二,是多模态融合,可直接生成同步音频,音质好且人物语音和口型匹配,还能支持多种方言。其三,也是Sora2真正的颠覆之处,在于它理解了“镜头语言”。用户只需输入文本指令,它便能自动生成包含多镜头切换、剧情连贯推进的完整视频,初步具备了导演的叙事逻辑与剪辑师的镜头调度能力,打破了以往AI视频创作“镜头思维缺失”的局限。

创作门槛降低,行业秩序松动

工作方式变革

Sora2发布仅半个月,其震撼效应持续发酵。几乎所有国内AI视频创业团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进入了“全员加班”状态。主攻AIGC创作的纪录片、广告片导演丁一表示,Sora2已经深度嵌入他们团队的工作流程,承担了很多前期的筹备工作,如分镜头设计。注册四五个账号,可以快速生成大量方案,并从中抽取最满意者,效率比人工快太多,而且质量也不差,包括视频概念、气氛、镜头运动方式等因素都在其中。Sora2一句话便能生成15秒成片,这意味着他们团队平时接的一些便宜的商单,基本上没有了技术门槛,目前Youtube上的一些小推流广告,已经在使用Sora2生成。

专业门槛消解

另一位创作者等登等噔也受到了震动。在最新的一支短片中,他用Sora2完成几个分镜头的构思,先上传参考图片,再用文字描述故事背景与情节,Sora2便能自动生成包含3 - 4个分镜头的视频,完整呈现剧情,而且平均操作3次就能得到符合预期的版本,“抽卡率”远高于其他软件。在Sora2出现之前,分镜设计曾是专业创作者与普通用户的分水岭,但Sora2正在抹平这个门槛。它可以直接生成一个动态视频,机位、角度以及镜头的切换AI都已经设计好了。

从业者心态调整

技术进步带来的创作便捷性让创作者们感叹不已,但也带来了不安。丁一入行时是一名分镜师,后来进入导演组、成为执行导演,最终一步步做到导演。他感慨过去只要精通一项工具就能找到工作,而现在,纯技术岗位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年早些时候,他拍的一个实验性质短片试图找过一些分镜师,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因为“效率太慢了、沟通成本也很高”。焦虑之后,他也开始调整心态,认为未来人类的工具就是交互式的AI,但最终比拼的仍旧是内容和创意。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说:“如果世界没有新的创意,AI的生产力提升终将转化为失业。”在Sora2带来的剧烈震荡中,这句话显得格外应景。

从“技术奇观”到现实考题

热度回落与前景展望

在AI应用层出不穷的时代,爆红与冷却往往只隔几天。很多人也在观望,Sora2是否只是“昙花一现”。从热度来看,Sora2的确已经降温。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显示,Sora2在国内热度高峰仅维持数日后迅速回落。等登认为,一方面国内用户无法直接访问Sora2,另一方面清晰度与水印限制也让创作者难以商用,从而削弱了话题度。吴杰茜则指出,作为新闻事件,它注定会降温;但作为新的创作工具,它的普及才刚开始。东莞证券的研报佐证了这一观点,认为Sora2及其配套社交应用的发布,标志着AI视频生成与社交互动进入融合阶段,“有望重塑内容创作和分发生态,或迎来AI视频生成的ChatGPT时刻”。回顾语言模型的发展史,ChatGPT的出现是AI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的决定性转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Sora2也标志着视频生成领域的一个关键拐点——即从技术尝鲜迈向普遍应用。

版权迷雾与变现拷问

然而,类似Sora2这样的产品要想成为全民表达的工具,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技术难题。首先是版权的迷雾。Sora2初期采取的“选择退出(Opt - out)”机制,默认可以使用互联网公开内容训练模型,将维权举证责任推给版权方。这种做法迅速招致了好莱坞经纪公司、美国电影协会乃至日本政府的强烈抵制和法律威胁。面对集体施压,OpenAI迅速调整了策略,奥特曼宣布放弃Opt - out,转而采用更审慎的“主动同意(Opt - in)”模式,即需版权方签署明确授权协议才能使用其IP。奥特曼还建议引入IP分成收益机制,与授权方共享平台收入。有律师认为,OpenAI的这一机制将矛盾从法律博弈转向商业合作,尽管仍有局限,但它预示AI行业正迈向付费许可与生态共建的新阶段。其次是变现模式的拷问。目前Sora2的主要使用场景仍以娱乐为主,如生成趣味视频或表情包。这类低价值、高频交互难以支撑庞大的模型训练与运维成本。未来,专业用户或高质量内容创作者的“付费模式”或将成为主流。如何在广告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所有AI视频厂商的共同考题。

更高维竞争来临

Sora2发布二十天后,世界或许并未立刻改变。但在每个AI视频创作者的电脑上,故事的生成方式,已经悄然不同。全球AI视频赛道正迈向更高维的竞争阶段。各家模型厂商“卷”得更深,训练数据涵盖影视、动漫、广告、纪录片等多种素材,“AI正在学习全人类的影像史”,而当技术卷到极致,拼的将不再是算法,而是创意与落地能力。

作者:极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极悦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