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改写电商的流量与交易规则

日期:2025-10-20 10:44:00 / 人气:5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对电商行业的流量与交易规则进行着一场深度的改写。从“人找货”的传统模式到“智能体替你理解、推荐、比价、下单”的全新体验,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被彻底重塑。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AI给电商带来的变革。

一、AI改写电商底层逻辑

(一)消费模式转变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商业以广告、订阅与电商为三大支柱,其中广告是最坚固的支点,Google的AdWords、Meta的信息流以及字节跳动的推荐算法,本质上都是围绕“精准投放”展开的注意力生意。然而,AI时代的到来让这一模式面临挑战。用户不再需要在内容与商品间被“投喂”,而是直接向智能体发出需求,传统的“人找货”模式逐渐向“智能体替你理解、推荐、比价、下单”转变,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被彻底改写。

(二)广告逻辑失灵

传统互联网广告的核心是精准投放,通过吸引用户点击来实现购买转化。但AI时代,用户直接向智能体表达需求,使得传统“广告→点击→购买”的闭环可能被切断。AI能够读完上千条测评、汇总视频内容、整合价格曲线,再在合适时机替用户自动下单,让“消费者研究”彻底自动化,也让“广告触达”变得无处安放。当智能体成为最可信的“导购员”,品牌与流量平台之间的营销逻辑就失去了抓手。

(三)研究型购买变革

AI颠覆了“研究型购买”。在购买电脑、旅行包、自行车等中高价商品时,AI的优势尤为明显。它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攻略、比价和下单过程,使“消费者研究”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品牌与流量平台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以触达消费者,智能体成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导购员”,传统的广告营销逻辑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作用。

(四)归因体系崩塌

过去,联盟营销 - 像素追踪 - 最后点击归因的体系是电商归因的主要方式。但当AI代替人执行购买决策时,这种路径变得模糊甚至不可见。归因失效意味着传统广告模型的崩解,因为广告的前提是“看见因果”,而智能体的行为更接近一个黑箱。未来,流量不再以“曝光”计价,而可能以“成交闭环”计价。

(五)执行代理角色

AI不会制造需求,但它能极致地执行需求。人类仍然受文化和社交因素驱动去“种草”,但在真正执行“拔草”步骤,如选择品牌、计算优惠、使用信用卡返现时,AI将成为最聪明的中介。这种“执行代理”角色让广告与电商的界限变得模糊,广告或许将不再以展示存在,而是直接以交易分成存在。

(六)信任模型护城河

Costco式的会员信任模型成为少数不可被算法替代的护城河。在电商被联盟返佣与虚假测评污染、“十大推荐”沦为SEO垃圾的环境下,用户重新追求“帮我选而不是骗我买”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是神圣的,无法被算法竞价获得,也无法被大模型复刻。

(七)平台护城河转变

AI可能成为电商世界的“最后一击”。当消费者的研究、比价与执行全被自动化时,平台的护城河将不再是广告算法,而是能否承接智能体的交易逻辑。谁掌握了“研究—比价—执行”的闭环,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变现权。

二、电商归因问题复杂化

(一)需求曲线差异

电商在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未达预期,原因在于需求曲线在“即时性”与“非即时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例如,“次日达”虽已很便捷,但仍比不上“即时购买”的需求强烈,像晚上发现牙膏没了,消费者会立刻去附近便利店购买,而不会等待电商次日送达。“闲逛”也是一种消费体验,还有“长周期、深思熟虑的购买”,如对劳力士手表的关注,可能在拿到奖金时冲动入手。此外,购物本身也是一种体验。

(二)归因困难

归因是电商领域的一大难题。“最后点击归因”把100%的功劳都算在最后一次点击的渠道上,但现实中购买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在Reddit上看到帖子、在超级碗看到广告等。更合理的分摊归因并非完全确定,而“最后点击归因”这种看似“确定性”的方式实际上是错误的。在AI时代,归因问题将更加复杂,因为购买决策涉及多个环节,如用户在Reddit上研究、看过超级碗广告、在ChatGPT上提问,最后点击购买,很难拆解和分配归因。

三、聚合型平台与单一零售商的格局

(一)聚合型平台优势

目前,最大的赢家是聚合型平台,如Shopify、Amazon以及个别品牌如Allbirds、Casper。但这些品牌大多未能成长为长期可持续的业务,它们没有随着规模变大而变得更强。以Casper为例,它没有自己生产床垫,只是找中国OEM厂代工并贴上自己的logo,其模式本质上是花钱买Google和Facebook的流量。当人们看到Casper成功后,会有很多竞争对手出现,导致其市场份额受到冲击。相比之下,真正的赢家是Google和Facebook,它们通过广告业务获得了巨大收益。

(二)订阅模式探索

解决单一零售商问题的一种方法是绑定“订阅模式”,如Dropcam通过搭配订阅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然而,大多数单一SKU零售商面临诸多问题,它们往往是大宗商品的转售商,没有真正的生产优势,依赖购买流量,难以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强竞争力。同时,它们还面临潮流变化快、竞争激烈等挑战,AI时代对这些零售商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最终受益的还是聚合型平台。

四、Google在电商中的地位变化

(一)免费搜索流失

Google一直是高级商业模式的代表,其搜索引擎凭借独特的算法和链接方式,在互联网商业化初期脱颖而出。它通过借鉴Overture的商业模式推出AdWords,让广告与搜索结果有机结合,提升了搜索体验。但现在,Google开始丢失一部分免费搜索,不过其premium部分(能赚钱的搜索)依然稳固。例如,人们搜索“1977年奥斯卡奖得主是谁”等不可变现的信息时,会更倾向于使用ChatGPT,而付费搜索业务在Google上依然正常开展。

五、AI切入电商需解决真实性问题

(一)网络环境不健康

当前互联网环境存在诸多问题。搜索被割裂,不同平台的信息相互独立,如Twitter/X用于实时搜索,Facebook用于查看朋友情况,这些内容Google难以搜索到。同时,商业化污染严重,很多内容为了商业利益而失去客观性,如“十大推荐”大多是“十大联盟返佣”的文章,传统互联网的开放和健康环境受到破坏。

(二)AI推荐问题

大语言模型在产品推荐上存在“幻觉”问题,ChatGPT在推荐产品时,常常出现推荐的产品不存在、信息错误等情况,这使得很多用户在使用一两次后就不再信任。尽管OpenAI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此外,网络内容被垃圾信息淹没,SEO优化的垃圾文为了赚联盟佣金充斥网络,即使AI有强大的总结功能,也难以从这些垃圾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

(三)会员信任模式

Costco以会员信任为核心,通过拒绝卖劣质品和收取高毛利商品,维护了会员制度的价值。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会员费,而非商品销售。例如,Costco坚持将热狗价格保持在1.50美元,自建鸡肉农场控制烤鸡成本,自有品牌Kirkland品质也很高。这种“会员信任”模式几乎神圣不可侵犯,与Amazon的逻辑形成鲜明对比,且这种模式很难被AI打破。

六、AI对不同类型商品销售的影响

(一)商品类型分化

AI对电商的影响因商品类型而异。冲动消费和重大消费两端不易被AI完全颠覆。冲动消费往往没有前置研究,如TikTokShop上刷到T恤就直接购买;重大消费因金额大,消费者通常会希望实地体验,如购买房子、订婚礼场地或买车等。而中间一大类商品,如旅行包、自行车等,可能被AI颠覆。AI助手可以帮助消费者完成攻略、比价和下单,实现购物流程的无缝衔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二)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商品

对于有UPC码的标准化商品,AI能让“最低价算法”指数级提升,消费者可以轻松实现全自动价格优化。而没有UPC码的非标准化商品,如Wayfair销售的吧台椅,情况较为复杂,但也存在AI发挥作用的空间,未来AI可能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推荐和服务。

七、未来电商的新机会

(一)新玩家与细分赛道

过去十年,电商领域的收益大多被聚合平台拿走,但未来十年可能会出现新机会,诞生新的、可持续的巨头公司。如ChatGPT等新玩家会在电商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可能出现细分赛道的专门化公司,如独立的购物网站和返现网站,这些公司可能会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

(二)购物Agent潜力

未来AI将成为促成购买的关键一步,可能出现垂直型购物Agent。这种购物Agent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购物服务,如挑选返现最高的信用卡、整合返现、优惠券、返佣,最后替消费者下单。这对商家而言可能带来挑战,但对消费者来说,简单便捷的AI购物服务有潜力吸引大众市场。同时,消费者侧和商家侧都将因AI Agent的发展产生巨大变化,商家需要改进网站页面以方便AI理解和抓取信息,金融支付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变化,以支持AI代表用户进行支付操作。

作者:极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极悦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