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百万销量目标下的挑战与隐忧

日期:2025-09-30 09:46:23 / 人气:22


近期,零跑汽车可谓是“冰火两重天”。9月25日,零跑一方面在各大媒体高调宣传整车下线100万台的重大喜讯,另一方面,其创始人朱江明却因子公司合同纠纷,让零跑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自己也成为被限制高消费的“老赖”。虽两天后纠纷解决,朱江明恢复自由身,但这一强烈反差,让公众聚焦到这位新势力“销量王者”背后的艰难处境。

草根逆袭:销量攀升背后的生存压力

从今年3月起,零跑销量一路上扬。3月交付37095台车,首次拿下新势力单月销冠;4月迈入月交付40000台大关,7月首次突破5万,9月预计破6万。这7个月合计交付约33.8万辆,零跑将销量指引从50 - 60万辆提升至58 - 65万辆,还连续7个月稳居新势力月销榜首,实现了“量价利”三升,销量飙涨、毛利率创新高(14.1%)、半年度扭亏为盈。
然而,即便取得如此成绩,零跑仍未跨过“生死线”。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直言,年销量过百万是车企的“生存底线”,零跑若想成为知名大车企,必须经历这一过程。当前,零跑虽刚脱离亏损,但盈利能力依然薄弱,现金流刚刚转正,累计净利不到5亿元。在现有规模下,零跑经营杠杆极高,固定成本和研发摊销几乎吞噬了全部毛利,净利润率仅约1% - 2%,任何负面波动都可能使利润转为亏损。
此外,只有达到100万台的销量,才能触发供应链“百万级”价格跳档,使采购成本再降3% - 5%,同时让研发和产线折旧摊薄到“安全水位”,实现稳定盈利。这也是零跑继续投入高端D系列、海外建厂的前提。若明年能实现年销百万目标,零跑产能利用率将提升,单车成本下降,固定费用摊薄,净利率有望提升至3% - 4%,单年净利润将从现在的5 - 10亿元增长至40 - 45亿元,为后续研发和渠道扩张提供现金流支撑,增加企业的发展空间。
面对未来三年新能源车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零跑计划构筑更完整的车型阵列。在今年B系列进一步下探的基础上,2026年推出A系列和D系列,形成覆盖6万至30万元主流价格带的完整产品线,其中D系列还将有30万级别的产品,开启“冲高”之路。但过去助其成功的打法,在新目标和新产品布局下,可能会成为发展的阻碍。

性价比陷阱:硬件优势难掩体验短板

零跑能取得如今的销量成绩,“全域自研”与“精准刀法”功不可没。与多数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整合型”车企不同,零跑从底层电子电气架构到三电核心技术,再到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都进行自研,甚至连AR - HUD、座椅等高附加值零部件也自行生产,通过全域自研节省成本,从而在“性价比”上大展拳脚。
以零跑C11为例,2023年,同价位车型普遍使用麦弗逊悬架时,零跑C11以15 - 20万元的价格,配备了通常在30万以上豪华车才有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车内还搭载三块高清大屏、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Nappa真皮座椅。零跑常被消费者视为“半价理想”“半价特斯拉”,能提供与理想、特斯拉同级别配置,但价格却低一半,这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种靠硬件堆料的性价比打法存在明显问题。硬件的高配置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良好的用户体验。在智能座舱和车机系统方面,尽管零跑采用了高通骁龙8155甚至8295的顶级座舱芯片,但车机系统却饱受诟病,车主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常见“车机傻”“屏幕操作偶有卡顿”“语音助手不够智能”等吐槽,顶级硬件的价值大打折扣。
此外,零跑汽车的底盘质感和智能辅助驾驶水平也表现一般。C系列车型虽采用“双叉臂 + 多连杆”悬架,但因车身巨大,侧倾大、起伏大、抖动持续时间长,被车主戏称为“船感”明显。智能驾驶方面,尽管车辆头顶激光雷达,但体验上与一些品牌的视觉方案以及大部分燃油车的L2级别辅助驾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城区NOA安心率低,甚至出现自动泊车事故的情况。
在当前市场格局下,零跑计划拓展20 - 30万价格段的产品,但这一领域竞争激烈,特斯拉三电技术领先,小米SU7/YU7情绪价值高,鸿蒙智行是智能驾驶先锋,理想汽车有“豪华平替”的优势。消费者在底盘、智驾、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关键领域有更多优质选择,零跑“豪华平替”的定位受到挤压。同时,鸿蒙智行、小鹏、蔚来等车企还能凭借在高端车型上的技术积累,对20万元以下市场进行“降维打击”,零跑在还未进攻时,就可能面临严峻的防守压力。

百万生死线:艰难跨越的挑战

月销5万却未度过“安全期”,在中国汽车市场看似不合理,但对零跑来说却是残酷的现实。朱江明指出,车企年销百万才能真正跨过生死线。对月销5万 + 的零跑而言,要实现年销百万,2026年月均销量需稳定在8.3万台以上,向资本市场展现“规模 + 盈利”双跃升的完美叙事。
一旦跨过百万销量门槛,零跑就能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反之,高端化、盈利和估值都将受到全面影响。零跑虽凭借性价比证明了一条生存之路,但在向三十万级D系列进军、摘掉“平替”帽子、跨越年销百万生死线时,性价比是否依然有效,仍是未知数。零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能否成功跨越这道“鬼门关”,静候市场给出答案。

作者:极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极悦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