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王“登基” 寒武纪凭什么?

日期:2025-08-31 14:45:06 / 人气:6



8月27日13时37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记录下历史性一刻:年轻的芯片股寒武纪 - U(688256.SH)股价冲上1462.00元/股,盘中一度超越“股王”贵州茅台(600519.SH)。8月28日,寒武纪收于1587.91元/股,以141元的价差将霸榜2786天的贵州茅台甩在身后,稳坐A股第一高价股宝座。这只带有“U”字(未盈利上市公司)的股票,此前不被不少机构投资者看好,如今却改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

王座易主:资本追逐的狂欢

8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跌破3800点后强势反弹,寒武纪一马当先,直线拉升,创下15.73%的涨幅至1587.91元/股,市值冲破6000亿元,成为A股首个“芯片股王”。当日寒武纪成交额达260.24亿元,换手率为4.26%,主力资金净流入4.43亿元,科创50指数涨幅达7.23%。

寒武纪的股价走势堪称传奇。去年“9·24”行情是关键转折点,此前其股价在200元附近震荡。随着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国内“人工智能 +”政策落地等行业环境变化,寒武纪股价开启“狂飙模式”:2025年2月突破800元/股,7月从520元/股重启上涨,30个交易日内大涨140%,突破1400元/股,8月以来单月涨幅高达123.81%。

8月28日晚间,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指出其股价涨幅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及主要指数,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寒武纪最新滚动市盈率为5117.75倍,市净率为113.98倍,远高于行业水平。

资金与机构博弈:推波助澜的力量

在寒武纪登顶A股的过程中,资金涌动和机构博弈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2022年下半年,大成基金基金经理徐彦就将寒武纪纳入其管理规模最大的大成睿享第15大持仓。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寒武纪被股民与英伟达相提并论,但徐彦在2023年获利了结,仅留下66股的“观察仓”。

随着寒武纪陆续进入上证50、科创50等关键指数,相关被动型基金出于跟踪复制需求对其进行配置,为股价带来持续资金支撑。寒武纪2025年半年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4个席位属于被动指数产品,且部分产品持股数量较一季度末有所增长。

主动基金的操作则更为复杂,充满纠结。2024年第二季度,有259家基金增持寒武纪,119家机构减持,看多方与看空方比例约为2:1。不同基金经理的操作各有特点,有的频繁买卖,有的持有较长时间后清仓,但他们大多赌的是寒武纪未来的行业地位,而非当下盈利。

有私募投资者在7月初大幅加仓寒武纪,认为在信仰时刻,龙头股票不需要太多基本面佐证,但也不做预测,只做应对。这种博弈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在“短期股价波动”与“长期产业逻辑”之间的权衡。

逆袭密码:多重因素的交织

寒武纪的登顶并非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因素交织构成了其“逆袭密码”。

从外部环境看,2022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政策层层加码,为国产AI芯片打开了“替代窗口”。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支持措施,8月24日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和8月26日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东风。

寒武纪自身具备深厚的技术基因。其创始人陈天石出身中科院计算所,2016年创立公司以“寒武纪”命名,寓意“智能时代的生命大爆发”。团队早期研发的“DianNao”架构是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被国际巨头多次引用。公司成立后获得多轮投资,2020年7月实现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在AI芯片关键赛道,寒武纪精准卡位“推理算力”。2025年被称为“AI推理元年”,随着大模型应用落地,推理算力需求爆发,寒武纪的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能效比比肩英伟达A10,且针对特定场景做了优化。最新大语言模型DeepSeek - V3.1使用的技术为国产AI算力芯片的爆发式增长打开想象空间。

财务上,寒武纪也实现了反转。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其中云端芯片贡献99%收入,且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幅改善。卖方机构也纷纷看多,高盛等国内外券商给予“买入”评级。

隐忧与展望:王座上的荆棘

当市场沉浸在“寒王登基”的喜悦中时,寒武纪的“隐忧”也不容忽视。高估值、技术代差、盈利可持续性,如同王座上的荆棘,考验着这家年轻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寒武纪的动态市盈率超过300倍,远高于英伟达的51倍。高盛给出的1835元目标价包含了对2030年营收的强烈预期,一旦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估值回调压力不容小觑。多位投研人士强调,算力与AI板块的上涨得益于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重共振,但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从更宏观的资本市场演进逻辑看,中国股市正经历从消费主导向科技主线的切换,寒武纪的崛起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性符号。它改写了A股的“定价逻辑”,映射着从“茅台时代”走向“科技引领”的历史性转折。

尽管存在争议,不少机构对寒武纪仍长期看好。兴证资管投资经理郑方镳认为AI是未来十年的产业主线,华龙证券指出人工智能产业顶层设计日趋完善,“AI +”有望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寒武纪或许不再只是一只股票、一家公司,而是中国资本市场时代转向中的一座里程碑,承载着几代投资者对中国科技未来的重注与期待,其科创时代的叙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极悦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极悦娱乐 版权所有